吳光輝:南明弈詩的圍棋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
作者:新浪體育綜合文章來源:足球直播吧發布日期:2020-09-10 16:06:30
文章來源: 杭州智力運動文化
作者:吳光輝
弈詩就是圍棋詩,是包含圍棋內容的詩,有兩類,一類是以圍棋為題材、專門寫圍棋的詩,一是局部詞語、句子涉及圍棋的詩。林建超主編的《弈詩》一書,收集了中國歷朝歷代共3651首圍棋詩詞,其中生活于南明時期(1644-1683)的詩人所寫的圍棋詩詞共有290首。本文所說的南明圍棋詩,則指的是擁護南明政權的詩人寫于南明時期的圍棋詩(不包括詞)。南明圍棋詩文化內涵豐富,藝術手法多樣,在圍棋詩的發展史上擁有特殊的地位。
南明圍棋詩的產生背景
(一)歷史背景
歷史學界對南明時期有不同的劃分,一般是指1644-1662這段時間,而我們根據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后,其子鄭經、其孫克塽仍然奉永歷為正朔,一直堅持到1683年八月施瑯收復臺灣為止,把南明時期延伸到1683年,這可以稱之為廣義南明時期。甲申之變后,雖然明朝在北京的政權已經不存在,但明朝的影響一直存在于遺民的思想和行為當中,尤其是文化領域,堅守中華正朔、保持民族氣節,堅守自由平等、反抗民族壓迫的精神一直沒有泯滅。
廣義南明時期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弘光時期(1644-1645)、隆武時期(1645-1646)、永歷時期(1647-1662)、明鄭時期(1662-1683)。從整體上看,它反映了南明勢力不斷消亡的過程。弘光朝還擁有包括江淮在內的大半個中國,隆武朝仍有福建、浙西、中南、西南等地,而永歷時期是兩廣、滇、黔,還有閩浙沿海島嶼,到了明鄭時期只有臺灣一地了。
這是一個各種矛盾尖銳對立的年代。滿清政權入主北京后,采取軟硬兼施的手段穩固其統治。既從軍事上用屠城手段進行武力鎮壓,也興起文字獄,從思想文化上進行鉗制。同時,在政治上以漢制漢,采取懷柔政策,如推行科舉、招納人才,優撫降者,免除民眾部分賦稅等。在這樣的舉措之下逐漸壓服收買人心,穩定其中央政權。而南明軍民面對滿清政權的政治、軍事、文化、思想的全面征服,進行了艱難持久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反抗,付出了生命財產等方面的巨大代價;他們維護個人尊嚴、反抗民族壓迫,堅守中華正朔,在文化思想領域進行探索創新,表現了崇高傲岸的民族氣節和不屈不撓的拼死抗爭精神。
從整體上看,南明時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亂世。政權更替、對抗,綱常紊亂,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人民顛沛流離。在這樣的時代變化中,圍棋棋手和詩人們迫于時勢和生計而南下北上、東奔西走,客觀上促進了各地圍棋活動的開展、思想文化的交流。人們在交流中眼界更加開闊,思想趨于活躍。這些都推動了圍棋技術、理論和圍棋詩歌藝術的創新發展。
(二)南明時期的圍棋界
南明時期的棋壇,并不因為社會的變亂而消停,反而走向了超越前人的繁榮和興盛,這或許體現了圍棋發展的復雜性,可謂“國運衰,棋運不一定衰”。
單看專業棋界的發展,可以用“百齡南歸,群雄紛起,龍虎爭霸,星友追月”幾句話來概括。明末時局變亂,頗有先見之明的過百齡在1644年甲申之變前提早南歸,在江浙一帶受到周覽予等后輩的沖擊,失去領袖地位。之后姚吁孺、李元兆等群雄紛起,各領風騷數年。到1659年杭州眉山大會,周東侯獲得了優勝,暫時領先。不到十年,黃龍士迅速崛起,于1668年擊敗盛大有,隨后戰勝諸多強豪,被人尊為棋圣,其時唯有周東侯勉強抗衡,號為“黃龍周虎”。可惜天不假年,黃月天(即龍士)英年早逝。但在他的指導下,徐星友成為國手,后來終于擊敗周東侯而稱雄。
南明時期活躍著眾多圍棋國手。這一時期的大家有過百齡、周覽予、周東侯、徐星友,還有被后人譽為十三段的十七世紀棋圣黃龍士。此外還有姚吁孺、李元兆、方渭津、盛大有、汪幼清、汪漢年、鄒元煥等國手。更有女國手關夫人、準女國手鄭卉等。南明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圍棋史上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足以傲視古今。
這個時期圍棋技術水平實際上處在又一個高峰,眾多棋手熱心參與圍棋活動,留下多次棋會的記錄,例如過周大戰、山陰唐九經組織的西湖大會、杭州眉山棋會等。
圍棋活動提高了棋手技藝,也使圍棋理論得以升華與總結。棋手們完善了布局理論,摒棄倚蓋、鎮神頭等舊套。注重中盤創新,窮形盡變,探索棋盤上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尤其著意于殘局及收官技術。
在實戰的基礎上,國手們著書立說,介紹圍棋技術,闡明自己的圍棋理念。比如過百齡著書好幾種,尤其是首創《官子譜》,而周覽予、汪幼清、周東侯等都有自己的著述。黃龍士也在《黃龍士弈譜》中總結了自己的中盤戰術。
(三)南明圍棋詩人
南明圍棋詩人大體有四類。
第一類忠烈詩人,包括張煌言、徐孚遠、曹學佺、王忠孝等。這一類人獻身于抗清復明事業至死不諭,如張煌言,十九年流離海上不改氣節,直到最后在杭州殺身成仁。再如徐孚遠,組織“海外幾社”,是海峽詩群宗主,為抗清復明事業,往返萬里,奔走東南,最后在旅途中去世。還有江西人傅冠,被俘后只要剃發便可保全性命,他說吾鄉但有斷頭丞相(指文天祥),沒有斷發丞相,遂從容就義。
第二類遺民詩人,這一類最多,既有思想深刻的大思想家如王夫之、方以智、黃宗羲,也有慷慨為詩的歸莊、屈大均、阮旻錫等,還有杜濬、馮班、錢曾、何絳等詩人。
第三類失節詩人,即錢謙益,吳偉業這一類“貳臣”,出仕過清朝,但時間并不長,之后往往為失節而深切痛悔,暗中支持反清活動。錢謙益作為一代文宗,尤其重視圍棋的表現,以其質量高、數量多的圍棋詩作,在中國古典圍棋詩藝術技巧方面成就很大。
第四類是身份較為特殊的詩僧釋成鷲、丈雪,女性姚淑、顧若璞等。前者的詩作大多體現釋家道理,而后者多有女性意識,視角獨特。
南明弈詩的圍棋文化內涵
圍棋詩是一類特殊的詩,以反映圍棋內容作為其根本特點,從圍棋的角度看,南明圍棋詩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相關內容。
(一)圍棋國手
圍棋詩中的國手,有方渭津、過百齡、周東侯、鄒元煥、汪幼清、周老、姚生、呂小隱,還有女國手關夫人、鄭卉等。
圍棋詩中透露了不少國手的生平和行為,可資棋史佐證,豐富我們對國手的認知。這里列舉五個人物過百齡、呂小隱、鄒元煥、關夫人、鄭卉作說明。
先看過百齡。關于過百齡進入弈壇的年齡,錢謙益的詩《京口觀棋六絕句》,說過百齡“八歲童牙上弈壇”說明過的棋齡其實很長。關于過百齡的生年問題,趙之云先生的《圍棋詞典》認為是在1586年左右,張如安先生據程正揆的序考證是1585年左右,相差不大。但從錢謙益的詩《京口觀棋絕句六首》其三“烏榜青油載弈師,東山太傅許追隨”來看,則可以有另外的說法。“東山太傅”指的是葉向高,答應過百齡去京城的葉向高身份應該是宰相。據《明史》,葉向高初次入閣為大學士、承擔宰相職務,是在1607年春。如根據秦松齡《過百齡傳》說過百齡“十一歲知弈”,不久即擊敗葉向高二品,則由1607倒推,過百齡當為1596年左右出生。比前兩位學者的說法小了十歲。這倒符合錢謙益以“童牙”一詞指稱過百齡時的隨意、如同對待小輩的口吻,因為過百齡如果是比錢小十四歲,在錢謙益面前算是小輩而不是同輩。再根據秦松齡《過百齡傳》,說葉是“葉閣學”“臺山先生”,而非趙之云先生說的“學臺”,明清的“學臺”,是對提督學道、學政的尊稱,與“閣學”不同,“閣學”是一國宰相的身份。“閣學”說明葉當時的身份是宰相,據此過百齡當為1596年左右出生。錢謙益與過百齡、葉向高都當面交往過,差不多是同時人,葉向高擔任過錢的主試官,曾想取錢為第一。錢謙益的說法應該更準確。
再說鄒元煥。阮旻錫有多首詩提到了他。其一,《送鄒元煥回江南》:
久作燕山客,春風幾度花。
橘中堪避世,壺內卽為家。
朔雪沾春雁,吳天過暮鴉。
扁舟歸去好,相望赤城霞。
可知鄒本是吳人,即家在蘇州一帶,在北京作客待了很多年,看幾度花開花落。他在圍棋中躲避紅塵俗事,同時,又懸壺濟世,精于醫道。在某年的早春,他終于要回家了。
其二,《觀棋六首》(周東侯鄒元煥對局)第三首提到:
鄒子后來更用奇,侵邊奪角腹雙持。
偏師雪夜平淮蔡,并許中原建鼓旗。
詩中鄒元煥展示了高超的弈術,出奇制勝,在中腹巧妙地做成雙活,堪為周東侯敵手。而從屈大均的詩《題鄒元煥荷鋤小影》其二里,可以看出鄒元煥如同棋仙,讓詩人心向往之,幾欲追隨。
還有呂小隱。錢謙益在1662年作的《后觀棋六絕句》中,說他二十歲弈棋就聞名天下,七十歲更加老成持重,如同幽燕老將提攜后輩。人生中曾獲得高官賞識,但世易時移,對局時,妻子已經去世,自己也做了和尚,且有道行,證得初果。
前面說過女子弈棋的情況。在南明圍棋詩人的筆下,女子圍棋水平也不低,甚至達到了國手水準。女詩人姚淑有一首《與關夫人對弈》:
久聞國手在閨中,今日看來果不同。
轉覺機深參未破,被他一子滿盤空。
詩里的關夫人技藝高深,女國手的形象躍然紙上。
在屈大均《贈仙苮》詩中,鄭卉是一位娉婷少女,也是女棋師,她的技藝可以和當時的國手岑賢、陳稔相抗衡。更為難得的是她全面發展,還擅長丹青、書法,可謂才華出眾。
(二)圍棋活動
圍棋文化史上有一篇奇特的文章——《弈律》,亦莊亦諧,被認為是圍棋史上第一部“圍棋法”,其作者是王思任,他酷愛圍棋,據說避亂時也背負一個棋盤東奔西走。這是南明時期弈棋者圍棋不輟的一個縮影。
在殘酷的戰爭環境當中抗清志士們仍下著圍棋并且從中獲取心理的安慰,忘憂清樂,的確是圍棋的一個顯著功能。
且看徐孚遠《戲贈陳文生,兼惱黃參軍》:
參軍少踏長安陌,虛左迎來揖貴客。
石枰看勢有仙才,開元長史輸一格。
雅游已倦賦歸來,早辟軍府相追陪。
對局矜無此手敵,銜杯始覺滿懷開。
黃參軍棋才高過王積薪,對局下的是無敵高著,下完再喝上一杯,那是多么讓人暢心快意。
再看張煌言《楊芳生以徐闇公高弟浮海來晤于東甌,爰贈一章》中的“楊生”:
能酒復能棋,左手一枰、
右手一卮,掀髯大噱夸兵機。
雖然顯得有點率性,但是抗清志士的那股豪氣和自信仍很突出。
遺民詩人歸莊,善借圍棋消憂,如《圍棋》:
愁極知無奈,還須自解之。
孤燈照行影,兩手自圍棋。
全局凝偏重,神謀有轉移。
南風誠已急,為報弈秋知。
詩人左右互博,聯想到危險的時局,急切希望高手能出來挽救危亡。
杜濬的筆下出現賭棋現象,如《觀棋行》:
倪生周生居此屋,秋涼賭酒憑棋局。
布子浸多勝負分,倪生黑子彌方幅。
周生暗數色沮喪,細語微聞五十六。
安排今夕周作東,溪蟹香醪入吾腹。
俄頃局中忽大噪,喜者卻驚愁者笑。
地覆天翻一著差,可憐官著還難料。
老夫睹此惆悵不能餐,棋乎棋乎何足嘆。
這里把對弈寫得非常生動。兩位對局者倪生和周生是誰已不可考,但兩位對局者的神態和形象卻非常鮮明。這是一場賭局,大家都很看重。眼看著雙方的棋子越來越多,進入官子階段,黑似乎要贏棋,卻因一著棋的失誤,使勝負顛倒。頓時有人大驚,有人大笑,而詩人也因為大出意料之外而發出浩嘆。詩人把戲劇性的結果和各人的表現寫得十分有趣。
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專業棋手的對局了。如閩南詩人阮旻錫《觀棋六首》(周東侯鄒元煥對局):
皋城周子弈中禪,悟得個中一著先。
我似爛柯山中客,人間又復見秋仙。
相關搜索
- 百度搜索:吳光輝:南明弈詩的圍棋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
- 360搜索:吳光輝:南明弈詩的圍棋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
- 搜狗搜索:吳光輝:南明弈詩的圍棋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