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吉雅:讓蒙古象棋的迷人魅力永久流傳
作者:張欣誼文章來源:足球直播吧發布日期:2020-04-19 18:53:35
文章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為了幾枚小小的棋子,幾十余載不離不棄,幾乎花光所有的積蓄……在別人眼中,他走火入魔了。
而他本人更說過一句讓人刻骨銘心的話:“能讓這個古老的文化發展下去,無論什么,一切都值得!”
語出驚人的他叫塞音吉雅。他說,為了傳統文化,即使傾家蕩產也無所畏懼。
蒙古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弈游戲之一,早在北方草原契丹王朝時就有關于蒙古象棋游戲的記載。蒙古象棋的棋盤與國際象棋一樣,正方形,縱橫九線,六十四格,棋各十六枚,棋局無河界,滿局可行,象征著游牧民族隨水草遷移放牧的生活習性。
在塞音吉雅老人屋子里,筆者第一次看到蒙古象棋,就被它有趣的造型所吸引,人、獅子、狗、駱駝、馬,還有勒勒車,所有的一切都整齊地排列在一個64格的棋盤上,這棋盤仿佛是一片“濃縮的草原”,一排排蒙古象棋,仿佛被賦予生命一般,將你帶入遼闊的草原,流連草原之中,博弈之間,一個個生命在棋盤上跳躍著……
各式各樣的蒙古象棋,每個造型都傾注了塞音吉雅老人全部心血。老人告訴筆者,由于各地區所處自然環境不同,所生長的動植物不同,制作蒙古象棋的材料及造型創作也會有所差異。這些棋子造型傾注了人與動物、自然的特殊感情,充滿了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感。棋子的制作是模仿自然,但并不是真正去刻畫自然的表面形式,而是體會自然的精神,然后將自己的精神、情緒、意志貫注到棋子的雕刻當中。將雕刻品精神化,也是蒙古象棋成為藝術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蒙古象棋的材質來看,有石頭、骨頭、木頭、玉、瑪瑙、銅等,其中較為常見的是木質雕刻。從蒙古象棋的雕刻手法來看,蒙古象棋繼承了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圓雕、浮雕、線刻相結合的特點,簡潔、凝練地體現在每個棋子當中。”塞音吉雅老人說,蒙古象棋的紋樣也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文化特征,無論是動物紋,還是植物紋,都反映出了蒙古族獨特的審美趣味。將動物毛發圖案化處理是雕刻本身裝飾的一大特點,這些紋樣為原本單調、缺乏藝術性的雕刻增添不少色彩,逐漸形成了粗獷質樸的北方風格。
無論是實用價值還是審美價值,蒙古象棋都散發著新時代的獨特魅力。它包含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游戲,而更多地反映了蒙古族生活的文化哲理。除了描繪出草原游牧生活的場景,蒙古象棋還把北方民族的經濟、軍事、文化等元素展示在了博弈舞臺上,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正是如此單純的藝術再現,成就了蒙古象棋永不衰退的歷史傳奇。
如今,蒙古象棋已是草原盛世那達慕大會的常規比賽項目,也時常作為民族手工藝品參加展覽,內蒙古蒙古象棋協會每年都會舉辦多場大大小小的比賽,喜歡蒙古象棋的人也越來越多。
“1982年,我在博物館里見到了真正的蒙古象棋。蒙古象棋里只有‘官’也就是‘王’,只有這枚棋子有人的形象,其他棋子都是各種動物。木雕的棋子惟妙惟肖,獅將和虎將凜然立于各自的‘官’旁邊,駱駝和牛車嚴陣以待,小兵也摩拳擦掌。當時我久久駐足徘徊在展示柜前,被這副年代久遠的蒙古象棋深深地吸引著。離開時,我就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為蒙古象棋正名,并把這門古老的棋藝傳承下去。”塞音吉雅回憶道。
塞音吉雅老人笑著告訴筆者,2004年,他走遍了鄂爾多斯市42所蒙古族中小學和幼兒園,為每一所學校提供了1個蒙古象棋教學板、20本教科書、20副蒙古象棋,每所中學的棋術老師還額外贈予一副金屬制作的蒙古象棋。從2005年開始,他就成為全職的蒙古象棋推廣者,全身心投入到蒙古象棋教學中。
“我覺得把民族傳統文化帶進校園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蒙古族先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我幾乎玩兒了一輩子蒙古象棋,現在希望在孩子們身上繼續傳承下去,逐漸讓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回歸生活,讓它與現實社會緊密結合,創作出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藝術作品,豐富蒙古象棋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蒙古象棋的獨特魅力。”塞音吉雅老人堅定地說。
塞音吉雅老人的故事還在繼續,蒙古象棋的故事也翻開了新的一頁,但塞音吉雅老人仍舊心懷著對蒙古象棋未來無限的美好憧憬一路前行。(張欣誼)
相關搜索
- 百度搜索:塞音吉雅:讓蒙古象棋的迷人魅力永久流傳
- 360搜索:塞音吉雅:讓蒙古象棋的迷人魅力永久流傳
- 搜狗搜索:塞音吉雅:讓蒙古象棋的迷人魅力永久流傳